教育行政

參、組織結構與階層分化

 

(陳嘉陽的讀書筆記整理)

一、組織結構理論

源自於韋柏的科層體制理論,後來又發展出許多理論,茲分別說明:

(一)科層體制理論-韋柏

(二)順從理論-艾齊厄尼Etzioni

打X的部分是調和的順從類型;反之是不調和的順從類型。調和的類型較能穩定運作。

參預種類\權力種類 強制型權力 利酬型權力 規範型權力
疏離型參與 X強制型組織    
計利型參與   X功力型組織  
道德型參與     X規範型組織(學校)

(三)不證自明理論-海格Hage

1.影響組織結構的變項:

「組織結構特徵」(複雜化、集中化、正式化、階層化)腹肌四層

「組織的目的」(適應力、生產力、效率、工作滿意)供應笑聲

2.依據上述變項,提出七個命題:(有些成正向關係有些成反向)

集中化愈高~生產力、正式化、階層化、效率愈高

集中化愈高~滿足感、適應力、複雜化愈低

3.依據上述區分兩種組織:有機組織(複雜化)、科層組織(集中化)

 

(四)策略結構理論-密茲柏Mintzgerg

組織結構三面向:

1.策略性上司:長官

2.a.技術結構/b.中級人員:負責直接視導,如"校長"/c.支持性部門:如各處室

3.運作核心:教師

 

(五)鬆散結合系統理論-韋克Weick

組織並非完全緊密的結構而是一種鬆散連結的關係。

(六)雙重系統理論-梅爾Meyer&羅旺Rowan、歐文斯Owens

教學部門:耗散結構(教學事務自主權高)、非教學部門:科層體制(行政運作結構化、緊密結合)

 

三、組織的結構層面化與非正式組織

1.正式組織結構有那些探究面向:正式化、專門化、科層化、集中化

科層組織的負面現象:

帕金森定律:官員想增加的是下屬而不是對手,所以不提拔與自己能力相當的人以免他跟自己競爭位子。

彼得原理:如果在職位上做得好會被向上提升,直到到一個不能勝任的工作位置上,所以每個位子都由不能勝任的人擔任。

2.非正式組織

 

四、新型學習組織

(一)學習型組織

(二)教導型組織

(三)團隊型組織

(四)網狀組織

(五)矩陣式組織

(六)虛擬組織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昉昉。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